文/ 卡布奇诺 转载 2017年10月30日 09:32:11
公文写作千万别忽视“小文章”写作技法

6362529085850559949234833.png




公文写作千万别忽视“小文章”写作技法


由易到难、由简入繁是学习写作的一般过程,不少文字材料高手也是从消息、言论、简报等篇幅短小的“小文章”着手起家的,而一些刚刚接触文字材料的机关干部却对这类“小文章”不以为然,需要在认识和实践上认真纠正克服。


“小文章”是“大块头”的先遣部队


小是大之源,轻是重之端。有的机关同志对字数不多的“小文章”心存成见,认为写“豆腐块”体现不出个人能力,对提升写作能力作用有限,只有写出“大块头”才有分量,方见功力,这实际上是一种认识误区。古人讲:“简为文章尽境。”文章的价值不在于其篇幅长短,好文章寥寥数语,可以掷地有声;二三百字,亦可传诵百世。朝鲜战场上,彭德怀发来“饥无食、寒无衣”6字电报,形象地反映了前线将士饥寒交迫的困境。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只有114个字,却涵盖了一部中国近代史。实际工作中,有的机关干部写个不过千字的通知,就被领导改得面目全非,甚至一句原话都没有留下。这说明“小文章”不可轻视,其写作技法、标准要求和“大块头”是一样的,要真正写好它,也需要扎实的功底。刚刚接触文字写作的同志,最好先从“小文章”入手,领悟材料写作规律,夯实写作基础,待写好了“小文章”,再去琢磨工作总结、领导讲话、典型经验等篇幅较大的文字材料之时,就容易上手了。


“小文章”的选题立意要着眼问题


很多机关干部在工作之余常想动笔写文章投稿,却时常感到难以捕捉到写作灵感,苦于无题可写。这种情况大都是因为头脑中缺乏问题意识,没有找准文章立题立意的突破口。其实,写文章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、分析问题、解决问题的过程,无论是确立主题,还是提炼观点,都必须是针对问题而来的。毛泽东同志说过,“一篇文章或是演说,如果是重要的带有指导性质的,总得要提出来一个什么问题,接着加以分析,然后综合起来,指明问题的性质,给以解决的办法”。“小文章”具有“切口小、文体多、易成文”的特点,比较适合撰写工作实践中的实际问题。平时,要注重增强问题意识,练就一双敏锐的眼睛,善于从平时闲聊中抓“焦点”问题,从领导讲话中抓“难点”问题,从上级文件中抓“重点”问题,从报刊杂志中抓“热点”问题,能够于平中见奇、小中见大,就不乏文章写作题目了。


“小文章”的中心思想要鲜明深刻


文章是靠思想站立的,一篇文章的质量高低、分量轻重、作用大小,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心思想是否正确、鲜明、深刻,冗长空泛的文章无异于“又臭又长的裹脚布”,读起来令人生厌。“小文章”贵在短,重在理,意在精。范仲淹的《岳阳楼记》全篇只有368个字,却以情景交融、人物结合的深远思想意境,成为脍炙人口的佳作;报刊杂志上的优秀言论文章,虽寥寥千字,却能针砭时弊、析理言志。李瑞环同志讲,[hide]写文章“不是在文字上挪来搬去,而是在脑子里思来想去。”写好“小文章”,要以高度的敏感性洞察和分析情况,视野要宽阔,角度要正确,把中心思想提炼点放在关注党委意向、把握领导思路、揭示问题实质、体现群众利益上来,只有这样才能站在思想的制高点上,写出来的“小文章”才能闪耀着“大智慧”。


“小文章”的素材选用要博观约取


巧妇难为无米之炊。撰写文章的过程,也是“以文章养文章”的过程。素材对于写文章的人来说,可谓“韩信点兵,多多益善”,但在写作选用时却要仔细推敲、精挑细选。在这方面,毛泽东同志可谓杰出典范。1930年,为了批驳党内存在的教条主义倾向,他在寻乌进行了20多天的走访调查,召开了有50多人参加的总结会,整理了近10万多字的调查笔记,最终高度凝练成不到4300字的《反对本本主义》。这就启示我们,写文章一方面要全面深入地搞好调查研究,掌握大量真实的第一手资料;另一方面要仔细分析甄别占有资料,择优选用。古人“为求一字稳,耐得半宵寒”“吟安一个字,捻断数茎须”。“小文章”要在有限的字数内把道理析透讲清,对素材的选用更要坚持以一当十、精益求精,力求达到“文章不写半句空”“窥一斑而知全豹”的效果。





分享给朋友:
0
扫一扫关注公众号
相关推荐
【公文写作】重要公文起草技巧规律(1):布局 公文技巧
多年起草文件、讲话等公文,有了一些感悟和体会。重要公文怎么起草?起草过程中有什么带规律性的东西?这里,跟大家谈一谈重要公文写作的几个问题。 布局 布局有四种: 一是纵向布局。
申论写作技巧:公文如何用序号表示结构层次 公文技巧
根据2000年国务院发布的《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》及2012年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的《党政机关公文格式》中的相关规定,公文写作中的结构层次序数依次以第一层“一、”,第二层“(一)”,第三层“1.”,第四层“(1)”来标注。其中“一、”被称为一级序号,“(一)”为二级序号,“1.”为三级序号,“(1)”为四级序号。其他的序号,如1)、a.、a)都不在正规公文中使用。若有更小的层次,可以用①、②、③来进行标注,但由于人文类文稿的写作一般不超过四个层次,所以这种标注方式并不常见,也未在国务院和党政机关公文格式要求中出现。
小技巧丨让你的公文眼前一亮 公文技巧
观点一:靠人先得靠己 问题现象:不少菜鸟,初入文字岗位,领导一交待写作任务便六神无主、手足无措,病急了乱投医,便想着法子混入各大Q群、论坛,跪求大神指导、修改或代写。想想?在材料中鏖战的大神们自顾不暇,还能有时间为你捉笔代劳?能得到只言片语建议就不错。有幸得到大神耐心指点的,属中彩机率,可遇不可求。
评论
翻页/查看更多的处理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