问题干部能否回炉淬火?《人民的名义》中,达康书记办起“回炉班”,剧情引来一片叫好声。现实中,陕西再现这一场景:旬阳县国土局7人领导班子集体被免职后被“回炉锻造”。5月3日上午,旬阳县第一期“回炉锻造班”开班,15名学员接受集中培训教育,其中包括“最差领导班子”——县国土局原党组班子7名成员。(5月9日《人民日报
事件回顾
今年3月,陕西旬阳出台《旬阳干部召回管理“回炉锻造”办法(试行)》,整治干部队伍中存在的“软骨病、争利病、老爷病、懒散病、推诿病”等八大“机关病”。
《办法》规定:针对被召回管理的干部,在县委党校开办的专题“学习班”集中开展7—15天的离岗教育培训,进行教育提升,培训期间停发工作津贴或奖励性绩效工资。经教育培训且测评考核合格的,视情形分别按跟踪观察、跟班锻炼、待岗反省、组织处理等措施进行管理。
所有召回的管理人员当年不得评先评优,其中,曾被召回管理的干部,除因组织安排外,一年内不得调整职务、调动工作、晋升职级和提拔使用,当年年度考核不得评为优秀格次,但经考核合格重新返岗履职一年以上,确属提升效果好、表现优秀、工作实绩突出,符合提拔使用条件的,可以提拔重用。
原因分析
为了找回初心。现在很多干部身上存在“软骨病、争利病、老爷病、懒散病、推诿病”等“机关病”,比如有的人对组织安排的工作,明明能做的事却能推就推,即使自己做了,也不认真,缺乏担当、缺乏责任意识和使命感,因此,整治“机关病”,重塑干部的党性观念,找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,牢记党组织的教诲,牢记我们是人民的公仆,牢记我们当初在党旗下的庄严宣誓,已经成为各级党组织当务之急的任务。
为了治病救人。有的干部平时总是把组织的诫勉谈话当成耳旁风,吹过就算了;还有一些干部漠视自身存在的小问题,以为当个“孙连城”式的干部也无伤大雅。但冰冻三尺,非一日之寒,往往小问题不及时纠正,到后期都会变成大问题,站在干部培养角度来讲,“回炉班”是一种对干部的厚爱,是我们咬耳扯袖的一个大动作,是为了让干部知耻知止,严肃认真对待自身问题,从而更好的成长和进步。
为了强化担当。现在有些干部失去了应有的担当、责任和使命,不求再晋升职位,每天“碌碌无为”,工作不思进取,只求不犯大的错误,但是日积月累,工作就会以“滚雪球”的速度出现大的窟窿,“回炉锻造”就是为了解决这些人的懒政怠政问题,从思想上克服畏难情绪、克服消极思想,做到知难而进,敢于迎接挑战,敢于硬碰硬,善于战胜困难,重新树立强烈的责任担当意识。
事件影响
完善我们选人用人的制度。“举大德赦小过,无求备于一人之义也”。晋秦殽之战,秦国战败,三个统兵将领被擒后释返,秦穆公非但没有对其施以刑法,反而“不以一眚(shěng)掩大德”(粉笔注:不因为一个人有个别的错误而抹杀他的大功绩),重新对其委以统军重任,留下一段用人佳话。地方重视人才、爱护人才、能用不弃,给有疏失、有缺点的人才“回炉再造”的机会,可激发其创新创业激情,让选人、用人制度更加完善。
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。对那些没有担当和切实履行好职责、群众不满意的干部进行“召回”,这一举措解决了干部“不胜任”怎么办的问题,也打通了一条解决为官不为干部“能下”的通道,对新形势下的干部管理,提供了一个探索的样本,不但能对那些“慵懒散漫”的干部发挥惩戒作用,更有利于激发干部队伍干事的创业热情和活力,提升干部服务群众的能力。
震慑警醒部分干部的懒惰思想。“集体免职”“回炉锻造”的做法,为极少数党员干部敲响了警钟,一旦部门内部的政治生态被严重破坏,领导干部被“一锅端”也不是没有可能。从“集体免职”到“回炉锻造”,对一些不顾大局、无视法纪的行为,存在“法不责众”幻想的干部是一次强烈的震慑,能够带给广大党员干部深刻的思考和自省。
如何强化
要抓好对普通干部的监督管理。一般工作人员就像池塘里的水,领导班子就如池塘里的鱼,如果“水质”不好,再好的鱼放进去照样会“翻白”。所以除了对领导班子集体免职之外,还要对所有的干部职工进行一次强化的深层次教育整治,找出真正影响“水质”的害群之马,如此才能确保继任者们不会在阴沟里翻船。
要坚持长期监督久久为功。既然是回炉锻造,就要掌握好火候,绝不能浅尝辄止,一定要整改到位,坚决避免“回炉锻造”流于形式,杜绝出炉时还是“劣钢”的现象。特别是要防止“两面派”行为。“回炉锻造”期间表现良好,但回到岗位上可能还是我行我素,一定要对“回炉锻造”重返岗位的干部,经常性地开展“回头看”,强化对这部分人的监督考核,杜绝“回炉”过后的干部再次出现问题。
要着力构建科学“选料”机制。决不能让回炉班成为某些问题干部的避风港,要通过科学合理的制度,严格筛选可以“回炉锻造”的干部和失去“回炉锻造”资格的干部,对那些已经触犯了党纪国法的干部,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置,而不是把这些“废料”收进回炉班。这些废料不但炼不出好的器件,还会给我们的干部管理造成一种认识误区,给干部选拔造成一定的混乱,特别是让民众产生一种误解,觉得当官犯错没关系,“回回炉”照样当官。
要抓好日常管理这个根本。“回炉锻造”只是我们的一个补充手段,关键还是要靠各级党组织切实落实好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,对干部队伍加强日常的监督管理,经常性开展理想信念教育,通过“两学一做”“三会一课”,让我们的干部有时间、有机会去补足“精神之钙”,坚持抓早抓小、抓常抓细,真正管到实处、严到份上,切实改变不出问题没人管、出了问题挨处理的现象。
要创造更加宽松的干事环境。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,干部干事需要处理的矛盾越来越多,所以要建立容错机制,鼓励广大干部大胆探索,创造性地开展工作,坚持“三个区分开来”(把干部在推进改革中因缺乏经验、先行先试出现的失误和错误,同明知故犯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;把上级尚无明确限制的探索性实验中的失误和错误,同上级明令禁止后依然我行我素的违纪违法行为区分开来。把为推动改革的无意过失与为谋取私利的故意行为区分开来),防止有的干部因为求全责备而产生懒政怠政心理。同时,还要进一步完善干部考核任用体制机制,把从基层选拔优秀人才落到实处,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。
适用范围
当面试题目涉及对干部管理、培训、考核等都可以借鉴材料中的观点和对策。具体适用如下:
1、题干涉及干部“回炉班”、从严治党的决心,震慑一些懒政怠政不作为不在状态的干部、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才能倒逼干部担当作为、干事创业等问题。可使用如下对策:
①日常信念教育,不能只有回炉机制,更应该在日常加强党的建设,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,常态化制度化党内民主生活;
②要严格监督管理,倒逼提升,“回炉班”就像一张黄牌,对于进过“回炉班”的干部出班时要严格考核,在日后的工作中也要重点观察,如果还是得不到改正,出示红牌;
③要有正向激励,给党员干部工作增加动力,关心爱护我们的干部,进一步完善干部考核任用体制机制,把从基层选拔优秀人才落到实处,建立容错机制,鼓励创新干事、大胆干事。
2、如题干涉及某地要借鉴旬阳的经验做法,在本县/市进行“回炉锻造”,你怎么组织?可以按照组织培训的思路进行展开:一是认真学习旬阳的经验做法,抓住其中的关键;二是向领导请示,由组织部门筛选出作风建设存在严重问题的部门和个人;三是进行正式的“回炉锻造”,请党委主要领导同志进行讲话,并进行严格管理;四是“回炉班”培训结束后,为这些干部安排新的工作,并由组织部门进行长期的监督,观其后效。
相关真题
例题:
6月2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的《关于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的若干规定(试行)》保证干部能上能下,你怎么看?(2015年7月8日上午内蒙古)
加分回答:
这一规定可以有效解决干部“不胜任”怎么办的问题,也打通了一条解决为官不为干部“能下”的通道,对新形势下的干部管理,提供了一个探索的样本,不但能对那些“慵懒散漫”的干部发挥惩戒作用,更有利于激发干部队伍干事的创业热情和活力,提升干部服务群众的能力。
例题:
为了提高基层干部工作效率,改进工作作风,加强工作纪律,某地政府列出60多项规范制约干部负面言行的清单,如果有人出现了清单上的问题,领导就会约谈,对此你怎么看?(2017年2月17日下午北京)
加分回答:
现在很多干部身上存在“软骨病、争利病、老爷病、懒散病、推诿病”等“机关病”,比如有的人对组织安排的工作,明明能做的事却能推就推,即使自己做了,也不认真,缺乏担当、缺乏责任意识和使命感,还有一些干部漠视自身存在的小问题,以为当个“孙连城”式的干部也无伤大雅。但冰冻三尺,非一日之寒,往往小问题不及时纠正,到后期都会变成大问题,这个负面清单是当地政府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的有效举措,通过约谈这样咬耳扯袖的小动作,可以使那些作风存在问题的干部知耻知止,严肃认真对待自身问题,从而更好的成长和进步。
知识拓展
“打铁还需自身硬”是一句中国传统白话,人们常挂嘴边;如果文雅一点,可以换句孔子之言即“其身正,不令而行;其身不正,虽令不从”;倘若说得再具体一点,则可如明代政治家钱琦在《钱公良测语》中所云:“治人者必先自治、责人者必先自责、成人者必须自成。”习近平总书记在与中外记者见面时说,“打铁还需自身硬”,指的是官员自身素质的极端重要性。——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》
实践证明,只要真管真严、敢管敢严,党风建设就没有什么解决不了的问题。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。“己不正,焉能正人。”我们要从中央政治局常委会、中央政治局、中央委员会抓起,从高级干部抓起,持之以恒加强作风建设,坚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,坚持抓常、抓细、抓长,使党的作风全面好起来,确保党始终同人民同呼吸、共命运、心连心。——《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》(2016年7月1日)


